<output id="csib8"></output><pre id="csib8"><label id="csib8"><xmp id="csib8"></xmp></label></pre><p id="csib8"></p>
    1. <table id="csib8"></table>
    2. <table id="csib8"></table>
      聚商機,共發展,贏未來

      困牛山英烈千古壯舉

      2022-05-20 09:06:12    來源:解放軍報    作者:戚建國 葉小文

       1934年8月7日紅六軍團奉命西征,為中央紅軍戰略轉移先遣探路,拉開了紅軍長征的序幕。紅六軍團轉戰贛、湘、桂、黔4省,先后突破國民黨軍4道封鎖線,于10月7日進至貴州省石阡縣甘溪地域,陷入敵軍24個團的重圍之中。紅六軍團第18師第52團為掩護軍團主力突圍,將敵軍誘至石阡困牛山地區,與敵激戰三晝夜,掩護軍團主力成功突出重圍。堅守困牛山的100多名紅軍戰士,面對國民黨軍的瘋狂攻擊,浴血奮戰,英勇頑強地打退了敵人一次次沖鋒;但面對被脅迫走在敵人前面的當地群眾時,他們為了不傷及人民群眾,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集體跳下幾十米深的懸崖,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紅軍英烈的千古壯歌。

        一

        1934年夏,由于王明“左”傾冒險主義領導者的錯誤指導,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陷入困境。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開始醞釀向湘西地區戰略轉移,準備與賀龍領導的紅三軍(紅二軍團)會合,以圖扭轉愈來愈嚴峻的不利形勢,重開革命新局面。

        根據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命令,在湘贛蘇區艱難進行反“圍剿”斗爭的紅六軍團,于1934年8月7日由橫石和新江口地區出發,執行到湘中創建新的根據地并聯絡紅三軍,為黨中央和中央紅軍主力的戰略轉移偵查探路的重大任務。紅六軍團由任弼時、蕭克、王震組成軍政委員會,全軍團西征出發時共9700余人。

        國民黨軍發現紅六軍團突圍后,即調各部進行圍追堵截。從8月底至10月初,紅六軍團連續突破國民黨軍4道封鎖線,向烏江急進,準備尋找有利渡場渡過烏江,徹底甩掉追堵之敵,然后向北實現和紅三軍的會合。

        此時,參加圍堵追擊的國民黨湘桂黔軍閥緊急調動部隊,集聚兵力從三面合擊,企圖將紅六軍團消滅在石阡地區。10月7日,紅六軍團進入石阡縣甘溪鎮,與敵展開陣地爭奪。戰斗異常激烈。處于被動地位的紅軍將士浴血奮戰,打退了敵人的多次進攻,最終暫時擺脫了敵人,但“人員、彈藥、精力消耗極大”,部隊亦被截為三節。而國民黨軍集中了24個團的兵力防堵,企圖畢其功于一役,消滅紅六軍團。渡江未成后,危急之中,軍團首長決定采取靈活的游擊動作,尋機突破敵人的包圍,迅速轉入黔東蘇區與紅三軍會合。紅軍在石阡以西人煙稀少的山區艱苦轉戰。擔任后衛的紅18師第52團奉命改為前衛,在險峻的深山老林中披荊斬棘,開拓道路,形勢非常嚴峻。

        10月15日,紅六軍團主力準備前往印江與紅三軍會合。擔任前衛的紅52團進至板橋附近時,遭遇湘軍堵擊,又一次陷入國民黨湘軍和黔軍的層層包圍中。10月16日,根據軍團命令,紅18師師長龍云和團長田海清率領已與湘敵對峙一晝夜的第52團800余人,由前衛改為后衛,阻擊敵人、掩護主力向甘溪地區轉移。紅52團指戰員阻擋住了敵人一次次瘋狂的進攻。在朱家壩一帶完成斷后任務后,面對緊緊追來的國民黨軍,為保證軍團主力順利轉移,龍云、田海清率全團沒有尾隨主力向南轉移,而是改道向西,走十二山梁子到川巖壩、困牛山的大路。紅52團將敵人一步步引到了困牛山,自己卻陷入敵軍重圍之中。此時,紅52團僅剩下400多人。

        困牛山是貴州石阡縣龍塘鎮境內諸多山中的一座小山,海拔500米左右,南高北低,南北長約5公里,東西長約一公里。困牛山的南、西、北三面有黑灘河環繞,山谷幽深,懸崖壁立,極為險峻。紅軍退到困牛山時,四周高山已被國民黨軍占領。為最大限度地保存有生力量,師長龍云率200余人攀陡壁下到河溝突圍,團長田海清率100多位紅軍戰士在困牛山上的鼎罐堡,依靠有利地形阻擊敵人。紅軍戰士多次打退敵人的進攻,使敵人傷亡慘重,但團長田海清不幸犧牲。16日下午4時左右,面對英勇的紅軍戰士,氣急敗壞的國民黨軍拿著槍躲在后面,脅迫當地老百姓走在前面,向紅軍戰士一步步逼近。為了避免誤傷老百姓,紅軍只能瞅準機會打擊后面的敵人。陷入被動的百余名紅軍邊打邊退,一直退到了懸崖邊上,他們退無可退。即使如此,他們寧死不當俘虜,也堅決不對人民群眾開槍。100多名紅軍指戰員砸毀槍支,從困牛山義無反顧地集體跳崖,跳下了數十米深的虎井溝(最高處70多米)。除個別紅軍戰士被樹藤擋住幸存外,大部壯烈犧牲。

        紅52團指戰員的英勇行動,為紅六軍團主力的轉移贏得了寶貴時間。賀龍對紅六軍團十分關切,不顧敵重兵攔堵,率紅三軍主力兼程南下,迎接紅六軍團。紅六軍團78天西征,轉戰5000余里,戰勝了敵人的圍追堵截,實現了與紅三軍的勝利會師,完成了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賦予的光榮任務,為中央紅軍的戰略轉移起到了開路先鋒的重要作用。

        二

        困牛山紅軍英烈的英雄壯舉已經過去88年,隨著時間的沖刷日益彰顯它的光輝。幸存者泣血的記憶、紅六軍團指戰員深情的懷念、當地百姓的回憶、包括國民黨報紙和資料對困牛山戰斗的記載,都在不斷還原著它的歷史原貌。而紅軍指戰員以激烈的戰斗和英勇的犧牲,為紅六軍團主力的勝利突圍贏得了時間,為中國革命的絢麗畫卷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失散在龍塘川巖壩困牛山一帶的十多位紅軍,對此次跳崖壯舉記憶尤為深刻。跳崖被樹藤擋住得以生存的司號兵陳世榮生前說,紅52團為了拖住敵人,戰斗十分激烈,“我們四百多人,全被打垮”“有一百多紅軍跳崖”“紅軍跳崖不是在一處,是一長段,順河溝一線”。幸存紅軍黎國兵講,紅軍“在川巖壩一個光垴垴上四周被圍,邊打邊退,退到懸崖邊,有一百多人約一個連跳崖”。

        當地有些民眾目擊了這場慘烈的戰斗,記住了英雄的事跡。當年11歲的姚祖華回憶:他當時就躲在困牛山上,“紅軍是從三步跳上面虎井溝那里跳的崖,紅軍下去滾成許多草壕壕”。三合鄉的劉光榮老人回憶道:“河底下死的多,有些還掛在半巖,到處都是,百把人不止?!焙颂覟忱先藙⒊x回憶:“紅軍打槍打得很高,不亂打,不打百姓?!?/p>

        在當時國民黨的檔案資料里,也保存了困牛山戰斗和紅軍跳崖的部分記載:1934年10月19日的《黔軍軍部皓電川巖壩戰況通報》稱:紅六軍團“頑強抵抗,沖鋒十余次,全用肉搏”“傷亡逃散及跳河者近千人”。湘軍獨立第32旅旅長胡達的《關于追剿紅六軍團戰斗詳報》、石阡縣保安團指揮李采書的《呈報蕭克部經戰情況》、湘軍李覺的《湘軍李代司令覺詳述追剿始末》等20多種舊政權檔案資料,都有對甘溪、困牛山等戰斗的記載。

        紅六軍團與中革軍委的往來電報、紅六軍團首長的回憶、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戰史和中國共產黨地方黨史研究部門所編撰的史書均有對這一事件的記錄。紅六軍團首長在1934年10月25日致電中革軍委:“六軍團現只有五十二團八百余人未到,其余已集中編成三團?!睍r任紅六軍團軍團長蕭克在自己的回憶錄中說:“五十二團是湘鄂贛久經戰斗的部隊,在行軍中為后衛,遭敵包圍,全團苦戰數日,慘遭損失,十八師師長龍云慘遭殺害?!薄吨袊まr紅軍第二方面軍戰史》記載:“第五十二團的戰士們在困牛山殊死戰斗三晝夜,彈盡糧絕,團長田海清犧牲?!薄吨袊伯a黨貴州歷史》記載:“在戰斗中與主力失去聯系的紅52團,在紅18師師長龍云率領下,在困牛山一帶與敵激戰三晝夜,終因孤軍奮戰,寡不敵眾,彈盡糧絕,團長田海清犧牲,百余紅軍戰士跳崖壯烈犧牲?!?/p>

        困牛山戰斗中,紅18師第52團指戰員付出了巨大犧牲,但同時他們也以自己的犧牲掩護了軍團主力的突圍,為中國革命作出了重要貢獻。在甘溪戰斗后,紅六軍團陷入敵人的多重包圍之中。面對如此艱難的處境,擔任斷后的紅52團不畏強敵,在板橋打退了敵人一次次進攻。完成掩護任務的紅52團向南追趕軍團主力,在大田再次遭遇敵人截擊。為避免敵人探知紅軍主力轉移行蹤,龍云、田海清果斷帶領紅52團由南轉向,西進川巖壩,激戰困牛山,以巨大的犧牲為軍團主力的順利轉移贏得寶貴時間,使得軍團主力勝利突圍,為中國革命保存了一支重要的戰略力量。

        紅52團指戰員以自己的行動感動了群眾,影響了群眾。紅軍到石阡之后,打擊土豪劣紳,愛護窮苦人民,對老弱病殘的人給予適當照顧,對幫助了紅軍的群眾給錢給物。困牛山戰斗中跳崖幸存的紅軍陳世榮曾告訴女婿覃智學:“土匪(指民團)穿的衣服跟老百姓一樣,(紅軍)分不清是土匪還是老百姓。紅軍怕傷老百姓,手軟,沒有狠狠地打。不然,紅軍不會那樣慘,那么多人跳崖?!奔t軍的壯烈行動,感召了當地的民眾。1936年1月,紅二、紅六軍團再次來到石阡縣境時,已經有了一定覺悟的廣大工農群眾踴躍投身革命隊伍,在短短13天時間里,紅軍就建立了12個游擊大隊和兩個游擊隊,擴充了1000多名新戰士。

        三

        一百多名紅軍指戰員寧死不做俘虜、寧死不誤傷百姓,毅然集體跳崖的英雄壯舉,是人民軍隊堅持真理、堅守理想和不負人民的生動寫照,是紅軍將士聽黨指揮、英勇斗爭、不怕犧牲的光輝典范。困牛山紅軍英烈的千古壯舉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光輝實踐,主要表現在4個方面:

        聽黨指揮、服從大局的絕對忠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軍之所以能夠戰勝各種艱難困苦、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最根本的就是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紅六軍團第18師第52團指戰員,在西征戰斗中充分展現了對黨絕對忠誠的精神品格。黨指到哪打到哪,絕不講任何條件。時任紅52團總支書記的楊尚高回憶說:“那時五十二團的戰斗力很強,前面有情況就調五十二團到前面,后面有情況就調五十二團到后面?!弊窊艏t六軍團的國民黨湘軍旅長胡達也感慨,紅軍“服從命令,擁護首領,達到任務,動作迅速,種種似不能不公認的”。無論形勢多么嚴峻,無論任務多么重大,無論戰斗多么激烈,紅52團指戰員始終服從大局,聽從命令,不管付出多少犧牲也要堅決完成任務,他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對黨的絕對忠誠。

        不畏艱難、革命到底的堅定信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困牛山戰斗,面對重重包圍上來的敵人,紅52團指戰員沒有一個人叛變偷生,沒有一個人畏敵逃跑,寧愿舍生取義,跳崖明志。一直率紅52團征戰的師長龍云在戰斗中受傷被俘,他在敵人的牢籠中堅貞不屈,拒絕勸降,最后壯烈犧牲。時任紅十八師政委的甘泗淇說,52團“為革命流了最后的一滴血”。國民黨軍在它們的戰報中也不得不承認,紅軍“對于其主義,信仰甚深,故擁護首長,甘心效死疆場”。以紅52團指戰員為代表的紅六軍團將士,以自己的實際行動,體現出對黨的忠貞,表現出堅貞不屈的革命情操,詮釋了理想信念的巨大作用。

        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戰斗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百年來,在應對各種困難挑戰中,我們黨錘煉了不畏強敵、不懼風險、敢于斗爭、勇于勝利的風骨和品質。紅六軍團在戰略先遣行動中幾次陷入國民黨軍重圍,但都憑著一往無前的戰斗精神,戰勝強敵,迎來勝利。國民黨軍亦感嘆紅軍大無畏的戰斗精神。黔軍稱,紅軍“頑強抵抗,沖鋒十余次,全用肉搏”;湘軍稱,紅軍“雖極少數,抵死頑抗,非有上官命令,絕不撤退”。紅52團指戰員在困牛山的壯舉,以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的英雄氣概,譜寫了中外戰爭史上悲壯的篇章,成為人民軍隊戰斗精神的最好寫照。

        牢記宗旨、人民至上的愛民情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始終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在困牛山戰斗前后,紅軍在形勢極為嚴峻的情況下,仍然嚴格執行群眾紀律,堅持向群眾宣傳黨的政策,打土豪,處決惡霸地主,救濟貧苦群眾。困牛山戰斗中,面對著被脅迫來的不明真相的群眾,紅52團一百多名指戰員寧死不傷百姓,用鮮血和生命詮釋了人民軍隊的性質和宗旨,體現了深深地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家國情懷。

        困牛山紅軍英烈集體跳崖的壯舉,雖然已經過去88年了,但他們的英雄事跡卻在新的時代被更多的人學習傳誦。這些英勇的烈士雖然在困牛山倒下了,英魂卻在歲月長河中永垂不朽。他們是人民軍隊杰出的代表,是中國人民優秀的兒子,是中華民族偉大的英雄。他們將永遠受到全國人民的懷念和敬仰。

      編輯:莫昌慧


      无码视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