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id="csib8"></output><pre id="csib8"><label id="csib8"><xmp id="csib8"></xmp></label></pre><p id="csib8"></p>
    1. <table id="csib8"></table>
    2. <table id="csib8"></table>
      聚商機,共發展,贏未來

      【鄉村振興 代表在行動】 王飛:新華村的老茶農

      2022-08-18 17:17:27    作者:五德人大

      石阡新聞網訊        “汲來江水烹新茗,買盡青山當畫屏?!比缃?,石阡縣五德鎮新華村茶產業發展一片欣欣向榮。作為縣人大代表、石阡苔茶傳統手工加工工藝的省級非遺傳承人王飛,對新華村茶產業的發展史總能娓娓道來,他在手工制茶行業的名氣可謂是家喻戶曉。

      微信圖片_202208181131101_副本.jpg

      “發展茶產業,我硬是下了蠻力的?!毙氯A村土生土長的王飛斬釘截鐵地說。

      與茶結緣

      五德鎮是石阡苔茶發源地,新華村是五德茶產業重地。周恩來總理在1959年全國首屆群英會中授予的“茶葉生產、前途無量”錦旗,被石阡縣新華大隊副支書譚仁義從北京帶回。

      早在 1999年,王飛就開始從事茶葉的評審、收購、銷售等工作。當時茶產業發展處于極其艱難的時刻,發展形式老舊,管護與銷售模式立舊不破,王飛誓要破舊立新,打破固有模式,毅然決然選擇承包60多畝老茶園進行管理。經過精心管護,老茶園大變樣,于2002年成立石阡縣夷州貢茶有限責任公司,并注冊了“華貫”牌苔茶系列商標。2009年,新華村茶葉生產農業專業合作社掛牌成立。

      同茶奔跑

      2005年,在茶產業發展上小有成就的王飛被群眾推選為村委會副主任,王飛深感自己多了一重身份,更是多了一份歷史責任。

      王飛主動扛起新華村產業大旗,拉起群眾這支隊伍,搶機遇、抓產業、開始規?;N植苔茶。2006年,新華村搶抓全縣實施退耕還林重大發展機遇,全村掀起了科學化改造老茶園、規?;ㄔO苔茶園熱潮,標準化種植、科學化管護、精細化加工、市場化銷售的“種管制售”發展模式初具雛形,新華村走上了一條“公司+基地+合作社+茶農”的苔茶產業發展之路。

      2011年,貴州省茶文化研究會、綠茶品牌發展促進會、茶葉協會授予五德鎮“苔茶發源地”殊榮,從而成為新華村一張特色名片。

      “念好山水經,黃土變成金?!弊鳛榭h人大代表的王飛充分發揮本村資源優勢,扎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通過茶產業帶動經濟、經濟帶動發展、發展帶動文明,從而振興鄉村、治理鄉村。

      “我們要把苔茶產業變成新華村全體村民的‘綠色銀行’?!蓖躏w信心滿滿地說。

      微信圖片_202208181544076_副本.jpg

      向茶而生

      在王飛看來,引領與發展茶產業重要,講好苔茶故事、傳承苔茶文化更重要。打造、傳承石阡苔茶文化,傳授群眾手工制茶技藝是關鍵。

      自2017年7月15日新華村集貿市場正式開集以來,王飛多次組織群眾開展茶葉“種管護”技術培訓,向群眾傳授手工茶技藝,帶動周邊1560余戶茶農種植苔茶達15000余畝,惠及4200余人,基本實現了“家家有茶園、戶戶會加工、人人能創收”的目標,為鞏固脫貧成效、助力鄉村振興夯實了根基。

      王飛開展茶葉技術培訓的消息不脛而走,周邊紅溪屯、桃子園、碧興、仡來、地印等村的茶農蜂擁而至,參加王飛主講的模擬家庭式作坊連續培訓課程,學習理論講解,現場實踐操作,交流探討經驗。一時間,王飛的家庭作坊培訓成為周邊群眾學習茶葉制作技藝的快捷有效渠道。

      “我們手工制作毛峰茶,各個環節溫度的控制、揉捻的力度和手法、攤晾的溫度和濕度、烘焙的技巧等環節都非常嚴謹?!痹谑止ぶ谱魈Σ枧嘤柊嗌?,王飛講解制茶技藝頭頭是道。

      近年來,“華貫”牌苔茶系列產品,多次參加國際國內茶博會,先后斬獲“中茶杯一等將”“金獎”“金芽獎”“特等金獎”等殊榮。石阡苔茶被評為“貴州三大名茶”“中國著名品牌”“中國優質產品”“中國馳名商標”。

      20多年來,王飛帶著滿腔熱情投入管護茶園,一如既往堅持傳統工藝與現代機械化生產有機結合,做消費者信賴的石阡苔茶,消費渠道不斷拓寬,石阡苔茶已走出大山、流向全國。

      編輯:向娟


      无码视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