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阡新聞網訊 今年43歲的鄧真霞,自2016年換屆至今,一直擔任大沙壩鄉付家坪村黨支部書記,她是村里的第一位女黨支部書記,也是村里叔伯口中的“女娃子”支書。
付家坪村位于大沙壩鄉東北部,全村共6個村民小組,全村239戶971人,耕地面積僅為1775.86畝,耕地面積少成為該村發展產業的“瓶頸”。
結合本村實際實況,鄧真霞一直在尋找一條既能破解地少人多這一發展難題又能帶領鄉親們發家致富的路子,通過外出考察學習及自身不斷的學習積累,2013年,鄧真霞決定發揮示范帶頭作用,首先流轉了300畝土地種植脫毒馬鈴薯。
2015年,在該鄉黨委政府的支持下,發揮“村級黨組織+社會主體+合作社”機制優勢,又承包150畝土地種植金黃蜜柚,為進一步延伸黃桃、紅肉蜜柚產業鏈,達到循環種養殖一體化發展,又于2017年成立了肉牛養殖場,發展至今已帶動全村500人次勞動力實現家門口就業。
酒香也怕巷子深,為把產業優勢轉化為經濟效益,進一步打開農產品的銷路,在積極發展產業的同時,鄧真霞自學了電商知識,并成立了自己的電子商務公司,通過網絡平臺幫助村民們推銷農特產品,經過幾年發展,年銷售額達200萬元以上,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美,群眾對她的認可度也與日俱增,成為了村民高度認可的致富帶頭人。
除不遺余力的帶動群眾脫貧致富外,村里的基礎設施建設也是村支兩委一直很關注的問題,為進一步提升群眾幸福感,鄧真霞積極爭取黨建幫扶部門資金,先后解決了村里500米硬化路和村級文化廣場以及公共廁所等惠民工程,同時通過爭取項目資金,實施了村級亮化工程,給村里安裝路燈241盞。
通過近幾年的實踐摸索,鄧真霞深知想要讓沒有任何產業支撐的付家坪村持續穩定脫貧致富,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變村民的思想,引導他們盤活現有可用的資源,因地制宜發展多種經營增加收入。
“下一步,我村將根據村級地理環境和水源優勢,聚焦特色產業,不斷完善大豆玉米復合種植和稻油輪作示范基地建設,并積極探索種養結合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模式,逐步建立起‘以地定養、以養肥地、種養結合’的農業循環體系,促進區域畜牧業與種植業協調發展?!闭劶跋虏桨l展,鄧真霞信心滿滿地說道。
編輯:向娟